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ATP荧光细菌检测仪的使用注意事项讲解

ATP荧光细菌检测仪的使用注意事项讲解

更新时间:2025-10-28点击次数:73
使用 ATP 荧光细菌检测仪的核心注意事项是避免样本污染、保证试剂活性、规范仪器操作,最终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,需从样本处理、试剂管理、仪器操作、数据安全四方面严格把控。

一、样本处理:杜绝污染,保证代表性

样本是检测结果的基础,任何污染或操作不当都会直接导致数据偏差,需重点关注取样和防污染步骤。
  1. 取样工具无菌:必须使用一次性无菌取样拭子或取样管,且取样前检查包装是否破损,避免工具本身携带 ATP(如残留微生物、人体皮屑)。

  2. 避免交叉污染:检测不同样本时,需更换新的拭子 / 取样管,且手部需佩戴一次性手套,触摸仪器或桌面后及时更换手套,防止将环境中的 ATP 带入样本。

  3. 样本及时检测:取样后需在 10 分钟内完成检测,避免样本中的 ATP 因微生物代谢或酶解而降解,导致检测值偏低;若无法立即检测,需将样本置于 4℃冷藏(不超过 30 分钟),且不可反复冻融。

二、试剂管理:保障活性,严格控温

ATP 检测试剂(如荧光素酶、底物)对温度和储存条件敏感,试剂失效会直接导致检测失败,需规范管理流程。
  1. 严格遵循储存条件:未开封试剂需按说明书要求冷藏(2-8℃)或冷冻(-20℃)保存,禁止室温长期放置;已活化的试剂(如解冻后的底物)需在 24 小时内使用,且避免反复冻融(建议分装后单次使用)。

  2. 检查试剂状态:使用前观察试剂外观,若出现浑浊、沉淀、颜色异常(如原本透明变为发黄),或超过有效期,需立即更换,不可继续使用。

  3. 规范加样操作:加样时需控制体积准确(如按说明书要求加 100μL 样本 + 50μL 试剂),且加样枪头需一次性使用,避免试剂被样本或空气污染物污染。

三、仪器操作:规范流程,定期维护

仪器的稳定运行是数据可靠的前提,需按步骤操作并做好日常维护,避免因操作失误或仪器故障影响检测。
  1. 提前预热与校准:开机后需按说明书要求预热(通常 10-30 分钟),确保仪器光学系统稳定;每月至少用标准 ATP 溶液校准 1 次,若校准值超出允许误差(通常 ±10%),需联系厂家维修或重新标定。

  2. 检测过程规范:加样后需立即放入仪器检测仓,关闭仓门避免强光干扰(荧光信号对光线敏感);严格控制反应时间(通常 10-60 秒),不可提前或延迟读数,确保荧光信号充分反应且不衰减。

  3. 及时清洁维护:每次检测结束后,用无尘布蘸取 75% 酒精擦拭检测仓内壁和探头,去除可能残留的试剂或样本;每周检查仪器散热口是否堵塞,避免仪器过热导致性能下降。

四、数据与安全:准确记录,做好防护

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和操作安全需同步关注,避免因记录遗漏或试剂接触引发问题。
  1. 完整记录数据:每次检测需记录样本名称、取样时间、试剂批次、仪器编号、检测值等信息,便于后续追溯;若结果异常(如远超标准值),需重复检测 2 次,排除操作误差后再判定。

  2. 做好个人防护:试剂中可能含生物酶或化学物质,操作时需佩戴护目镜和手套,若试剂接触皮肤或眼睛,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;检测后的废液和耗材(如拭子、枪头)需按医疗废弃物规范处理,不可随意丢弃